温州瑞安市实验小学 - 温州市小学黄页
学校介绍
瑞安市实验小学位于安阳镇解放中路,办学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
学校前身是瑞安普通学堂,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(1902)。
光绪三十一年,改办为瑞安官立高等小学堂,孙诒让遥领总理,并亲自编写国语科讲义,多次来学堂讲课。
乡绅林养素为监督。
次年,学堂有3个复式班,102名学生,9名教习。
办学倡导“开国悟民,讲习科学”,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注重学以致用,因材施教。
教学成绩卓著,为上级学校、社会输送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。
学堂开办时间之早,教育改革之先,名列全省前茅,对温属各县发展小学教育颇有影响。
民国元年(1912),学校更名为瑞安县立高等小学校。
民国9年,学校有所发展,成为有初等、高等的两等小学校。
民国12年(1923),实施“四二分段制”。
民国17 年,始行男女同校。
“四·一二”政变后,国民政府推行“新生活运动”,学校以“四维八德”为教育总纲,强化训育机制,管教严酷。
民国20年(1931),被确定为县实施初等教育辅导学校,向全县开过演示课和教育演讲会。
是年6月,高小毕业生31人参加省会考,成绩名列前茅。
民国24年,校名改称瑞安县立城厢中心小学,全校11个班,学生490人。
民国32年(1943),作为瑞安简易师范附小。
民国初、中期,学校稳步发展,教学质量受人青睐,省视学先后5次来校视察,均得嘉奖。
后期,瑞安遭受日寇侵犯,四度沦陷,教育严重受挫。
抗战胜利后,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,教育事业又临窘境,学校日趋萎缩。
解放前夕,在校生11个班仅有300多人。
新中国成立后,学校定名为瑞安县立中心小学,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,改复式为单式班。
全校11个班级,学生552人,工农子弟占77.8。
1952年,结合革命形势进行“五爱”教育;学习苏联教学经验,倡导启发式教学。
次年,学校管理转向以教学为中心,抓备课,开观摩课,办业务讲座,教研风气日趋活跃。
1957年,以毛主席提出的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、智育、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,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。
”为办学宗旨。
1958年,由于片面理解“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,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”的方针,师生过多参加劳动和社会运动,打乱教育秩序,影响教学质量。
同年,改为瑞安师范附属小学。
1963年,贯彻《全日制小学工作条例》(草案)后,学校管理抓“两块地(思想教育阵地、劳动基地)”和“两个基”(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),教学质量逐年提高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初期,学校“停课闹革命”,教师外出串联,校舍、仪器、图书、档案资料遭受损失。
1967年秋,“复课闹革命”,学习毛主席语录,批判资产阶级。
1969年,工宣队、军代表进驻学校,成立革委会,进行“斗、批、改”,实行开门办学。
1972年,城关镇第五小学并入,校名改称为城关镇第五小学,全校班级骤增至31个,学生1812名,是历史上学生数最多的一年。
1978年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拨乱反正,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贯彻落实,广大教师精神振奋,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。
是年秋,学校被确定为温州地区重点校。
一度想把“文革”期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,曾出现按学生程度分快慢班,抓统考、搞竞赛、列名次等偏向,加重了师生负担。
1979年起,相继建造电化室、教学楼、雨天体育活动室;置办教学设备、体育器材、图书挂图等,改善了办学条件。
80年代初,学习邓小平同志教育“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”的指示,明确办学方向,进行各种有利于“加强基础、发展智能、减轻负担、提高质量”的教学改革试验,成效显著。
1984年,开始实行“改讲课为学课,变校园为乐园”的学校目标管理,增辟第二课堂,开发学生心智机能,深化教育效果。
1985年,学校改称瑞安县实验小学,1987年7月撤县设市后,称瑞安市实验小学。
学校逐步引进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原理,开始探索管理、教育和教学的联系发展、优化组合,提高教育质量。
1986年秋, 贯彻《义务教育法》, 进入依法治教新的历史阶段。
全校入学率99.2, 普及率99.2, 巩固率99.9,毕业率98.6。
1988年,贯彻《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的通知》,进行“三化(深化爱国主义教育、优化少先队阵地建设、强化行为规范训练)教育”,激发学生立报国志,学建国才。
是年,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格率和体 育达标率,均有明显提高,分别为98.5和95.5;近视率从1982年22.1下降到13.5,并实现了无留级学校。
1991年,以“三园”(求知的学园、活动的乐园,生活的花园)为办学宗旨,进行教育整体实验,力求实现办学有特色、教学有特点、学生有特长。
1993年,试行“三制”(校长负责制、学校工资结构制、教师聘任制)改革。
学校管理体制迈出了新的步伐。
1994年起,落实《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十项规定》,开办“家长学校”,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,创办“少年城市建设监察学校”,使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形成教育合力。
1997年,学校置办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,开辟13个功能教室,创设电脑、管乐、书画等16个假日活动基地,为实施“双休日”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1998年,为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,学校制定《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评价指标》、《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》及《学科教学常规》等,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、激励、调控、鉴定和选拔的作用。
1999年,学习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》,更新教育观念 ,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运行。
2000年,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“全国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”。
学校坚持依法治校、质量立校、教科兴校、文明建校的办学思路,强化“以学生为本,以学生发展为本”的教育理念,强化赋予学生探究、发现、选择等权利,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,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。
2001年,全校有38个班,2009名学生,96名教职员工。
学校以“小学生综合探究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”为教育科研的龙头课题,从试点到年段,从重点突破到整体实施,从局部探索到逐步完善,环环紧扣,步步为营,引导教师走教、学、研、创一体化之路,既使学校成为群众性的科研阵地,又能发挥教科兴校的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。
是年11月,学校顺利通过浙江省中小学示范学校评估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。
新中国成立后,在历任校长和广大教师的努力下,学校的教改工作一直处于前沿地位,并以自己的特色在社会上享有盛誉。
学校多次被省评为先进集体、文明单位,1987年荣获少先队“全国红旗大队”称号。
实小配备师资向来是小学中水平较高的教师。
1987年职称评定:中学高级教师2人、小学高级教师39人,占教师总数49。
尔后,王宗津、徐桂芬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称号。
施明夫、许华山分别参加“全国跨世纪青年人才群英会”、“第四次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”,均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。
据2000年统计:全校教师90人,其中具有本科学历2人,大专学历46人,中专学历42人;特级教师2人,中学高级教师4人。
小学高级教师57人;省、地、市教坛新秀26人。
自50年代至今,全校教师获温州市、浙江省、全国各类先进称号的有93人次。
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,先后在省级以上(含省级)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29篇教育教学论文,有371篇论文分别在瑞安市、温州市、浙江省、全国获奖。
其中《多种形式进行“五爱”教育》、《知、爱、建——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》分别在教育部主编的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经验选集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上发表。
实小一百个办学春秋,几经沧桑,弦歌不绝,为上级学校、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。
他们受到母校的启蒙教育,奠定了成才基础。
其中有成千上万的校友学有专长,成就卓著。
如“国旗之父”曾联松,中科院院士、天文学家孙义燧,史学家周予同,被誉为“航天工业顶梁柱”的黄本诚,博士导师曾衍霖、曾衍钧、陈孝曙、许光华、钟顺时,歌唱家姜嘉锵,书法家邹梦禅,作家杨作雨,电影明星陶慧敏等等。
他们为母校赢得了莫大的荣誉,为新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80年代至今,实小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获奖的有国家级349人次(其中书画获奖220人次,占63)、省级157人次、温州市和瑞安市868人次。
其中潘朔获全国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。
唐亦佳的习作《我爱家乡双炊糕》被法国《欧洲时报》选登。
戴亦云参加“日本交欢卓球大阪大会”(乒乓赛)获日本樱丘高等学校体育功劳奖章。
钱海墨的书法作品被入选 《国际中国书画博览》一书。
徐朝晖、方剑慧、何莺歌等3人表演的儿童舞《牛娃娃》,进京参加中国国际艺术节演出。
校园群星灿烂,新苗茁壮成长。
实小建校时,原县学校士馆仅有老屋数座,后经修建,校舍逐渐改观。
民国15年,改魁星阁为籀公楼(孙诒让号籀庼),作为乡贤热心兴学的纪念堂。
新中国成立后,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,逐步拨款扩建。
现校舍占地面积10672m2,建筑面积12560m2。
设有微机室、语音室、实验室、阅览室、舞蹈室、劳动室、雨天体育室、阶梯教室等20个功能教室。
置办电脑、仪器、摄像机、放影机等,现代化设备较为完善。
全校藏书60万册。
学校环境优美,花团锦簇,整洁美观,是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天地,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摇篮。
社会在发展,实小在前进。
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。
我们以“三个面向”、“三个代表”为指针,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,深化教育改革,推进素质教育,开拓奋进,让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焕发青春的光彩。
校园环境
基本信息
地区:浙江省 温州市 瑞安市
属性:省重点
性质:公办
类型:小学
学校地址:瑞安市玉海街道解放中路76号
联系电话:0577-65636866 65653212
以上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公开数据信息,如有侵权或错误,请联系微信公众号: cmypsc888 删除或修改